《伤寒论》经方治失眠多梦焦虑
中医失眠的治疗有时常常是由于对失眠病机认识不清,辨证不够准确造成。经方论治失眠,据统计,当今社会有80%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毛德西教授在长期临证实践中,反复思考经方之奥义,参阅名家经验,运用经方治疗失眠,每能取得良好疗效。
一、酸枣仁汤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云:“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酸枣仁汤证的前提为“虚劳”,是由心肝阴虚血燥而引起的,表现为“虚烦不得眠”。“虚烦”是指心中郁郁而烦,特别是夜间,心中常因烦乱而不宁。故仲景用酸枣仁养血而补心肝之体;川芎调畅气血而顺心肝之用,二者一收一散,阴阳合一。他药养阴清热,宁心安神,使水足而神自宁,火清而魂自安。
毛德西教授初用此方往往效不如期。后读刘惠民医话,其中说道:“酸枣仁不仅是治疗失眠不寐之要药,且具有滋补强壮作用,久服能养心健脑,安五脏,强精神”(《名老中医医话》)。刘老认为,用药之巧在于量,一般成人每次多在30g以上,有的甚至可达到75~90g,用量5~6倍于常量。正由于刘老善用枣仁,友人将其与善用生石膏的张锡纯相提并论。毛德西教授受此启发,后每用枣仁量至30~60g,其疗效果然不同。
【案例】曾治石女士年32岁。患病毒性心肌炎,愈后失眠年余。每晚必用舒乐安定方有睡意,昼则精神疲惫,难以工作,如此数月,痛苦异常。望其舌嫩暗,苔薄润,脉弦而细。拟酸枣仁汤滋阴养血,润燥清热。服用10余剂,不见效果。后将酸枣仁加至60g,当夜入眠4小时,甚为惬意。继服10剂,睡眠可达6小时之多,精神也转而开朗,病痛基本消失。
二、黄连阿胶汤
《伤寒论》第303条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烦,不得眠,黄连阿胶汤主之。”少阴者,心肾也。正常生理状态下,心火下交于肾水,肾水上交于心火;水火既济,心肾交通,何患之有!今邪入少阴二三日以上,化热之时也。热邪伤及肾阴,使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形成阴虚于下,阳亢于上,故而心中烦不得卧。张仲景取阿胶、鸡子黄、白芍养血救阴;黄连、黄芩旨在泻火,使阴复火降,水火既济,心肾交泰,烦除而卧安。
毛德西教授指出,应用此方的关键在于阴虚火旺证,即伴有口燥咽干、舌红绛、脉细数。伤寒大家刘渡舟先生指出:“此证每晚当阳入于阴之时,则烦甚而不能卧寐”(《伤寒论诠释》)。患者越不能寐越心烦,而越心烦则越不得入睡。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这是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的典型症状。
【案例】毛德西教授曾治一银行职员,因业务繁忙而致失眠3月余。每至夜晚,心烦不宁,难于入眠,甚则彻夜不寐,并见口干少津、手心出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拟黄连阿胶汤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组成】黄连6g,黄芩6g,生白芍12g,阿胶12g(另炖冲服),鸡子黄2枚(后入药汁内服)。
服药3剂,即可入睡5小时,但时有尿热感。后加入知母10g,黄柏5g。继服10剂,每晚可睡6小时;再服12剂,睡眠可达7小时,兼症亦见减轻。
三、甘麦大枣汤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云:“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脏躁属神志病变,意谓心肝血虚,神不安宁,以致神志躁扰不宁。临床见症多为发作性,情绪容易冲动、知觉过于敏感或迟钝、心烦失眠、时而哭泣、时而郁闷不语、大便燥结等。有人指出,本方对于严重的神经衰弱、癔病、舞蹈病、癫、狂、痫、小儿多动症等,凡呈现阴虚阳亢,而表现为口干、心烦急迫难忍之状者多服此方,可取良效。
【案例】毛德西教授曾治疗一女青年,因失恋而情绪异常,时而默然少言,时而哭泣不止,夜难入寐。病发月余,仅作针灸治疗。舌质红赤,苔少,脉弦细薄急。病属脏躁,取甘麦大枣汤加味治之。
【组成】生甘草30g,小麦10g,大枣15枚(切开),炒枣仁30g,竹叶10g,灯心5g。3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药后未再哭泣,夜能入寐3~4小时。仍郁郁而闷,表情淡漠。
上方加石菖蒲10g,麦冬30g。继服10余剂,夜寐安然,诸症告失。
是由小麦养心气,护心阴;甘草、大枣甘润缓急,正合《素问·藏气法时论》篇“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旨。此方亦治男子,如岳美中先生在青年时期曾治一男子,嬉笑无常,不时欠伸,状如“巫婆拟神灵”,投甘麦大枣汤,药尽7剂而愈。
四、百合知母汤(及百合地黄汤)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有治疗百合病的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等类方。虽然原文并未言及治疗失眠症,但历代医家用此治疗失眠症则不乏其人。其因有二:一是百合病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症状的“躁不得卧”症(成无己语);二是百合味甘性平,本是一味清心润肺、益气安神的良药。这样药证合拍,用于失眠症的治疗自然顺理成章。国医大师何任先生说:“余遇患热性病之后阶段,有口苦、尿黄或赤,并有某些神经系统见症者,往往先考虑分析其是否符合本病”(《湛园医话》)。
【案例】毛德西教授曾治一产妇27岁,由于出血过多,产后体质虚弱,低热半月,热退后,遗患口苦咽干,五心烦热,入夜难眠,并有手足汗出。舌质嫩红,尖赤,苔少,脉细数。脉症合参,显系心肺阴虚、热伏阴分所致。
【案例】生百合30g,知母10g,生地15g,青蒿30g,地骨皮30g。初投3剂,汗出已止;又服1周,夜眠5~6小时,且口苦咽干已无,舌上布津。恐其药物过凉伤气,遂去青蒿、地骨皮,加入生山药30g,继服10剂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