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歌诀详解——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

《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

痛泻要方陈皮芍,防风白术煎丸酌,

补泻并用理肝脾,若作食伤医更错。

【歌诀总括】

痛泻要方由炒白术、白芍、陈皮、防风组成,具有泻肝补脾,治疗腹痛泄泻的功效,是治疗肝旺脾虚所造成的痛泻的主要方剂,此类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切不可作为饮食积滞进行治疗。

【歌诀详解】肝脾不和病证的发生存在两种病因,一类病在肝,另一类病在脾。病在肝,即肝气偏旺,疏泄偏过,横犯脾胃,症状以胁肋疼痛、腹痛满闷为主,称为“木旺乘土”;治疗时当以疏肝柔肝为主,代表方为四逆散。病在脾,即脾气偏虚,肝气正常疏泄,克制脾胃,于脾即显太过,症状以腹痛腹泻为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称为“土虚木乘”;治疗时当以补脾疏脾为主,兼以柔肝,也被称为“扶土抑木”法。

方中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相配,于土中泻木,二药为补脾柔肝的基本组合。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脾和胃。此方少量防风与白术、白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疏脾气,而且防风具升散之性,且有燥湿止泻之功,防风入脾经,在这里还用作脾经引经之药。全方可以补脾胜湿而止泻,柔肝理气而止痛,使脾健肝柔,痛泻自止。

【应用点睛】本方在临床上经常用于腹泻的治疗,对脾虚肝旺引起的腹泻,具有很好的疗效。肝主疏泄,与情志相关,因此,与情志变化相关的腹泻尤其适于本方的治疗,如肠易激综合征、神经性腹泻、甲亢性腹泻等,疗效甚佳。

此外,本方还可治疗急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功能性腹泻、小儿消化不良等证属脾弱肝旺者。


痛泻要方

《丹溪心法》

 

【组成】白术炒,三两(90g)白芍药炒,二两(60g)陈皮炒,一两五钱(45g)防风一两(30g)

【用法】上细切,分作八服,水煎或丸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方解】痛泻之证由土虚木乘,肝脾不和,脾运失常所致。《医方考》说:“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其特点是泻必腹痛。治宜补脾抑肝,祛湿止泻。方中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为君药。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相配,于土中泻木,为臣药。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脾和胃,为佐药。配伍少量防风,具升散之性,与术、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有燥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脾经引经之药,故兼具佐使之用。四药相合,可以补脾胜湿而止泻,柔肝理气而止痛,使脾健肝柔,痛泻自止。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肝脾不和之痛泻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脉左弦而右缓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久泻者,加炒升麻以升阳止泻;舌苔黄腻者,加黄连、煨木香以清热燥湿,理气止泻。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等属肝旺脾虚者。


闽ICP备20220079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