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四大调理脾胃法门与五类脾病新方

叶天士简介:

(1666年,另一种说法1667年—1745年),名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安徽歙县。清代著名医学家,“温病四大家”之一。

 叶天士最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症,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大纲,为温病的辨证论治开辟了新途径,被尊为温病学派的代表,也是奠基人之一。 

主要著作有《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等。


东垣创立脾胃学说,功劳很大,但他只是将脾胃笼统的说。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把一脏一腑的阴阳性质精详分别。叶天士承前启后,将脾胃学说完善得更好。以下就是叶天士的四大调理法门:

1.温通胃阳法

【主治】胃阳衰微。纳食甚少,脉右濡缓,知饥不欲食,或胃痛,呕吐,泛吐清水,口淡无味,脘腹胀满等。

【处方】人参9g,制半夏9g,白茯苓9g,生姜汁2匙,白香粳米18g。

【加减】脉细,胃阳极衰者,加淡附片,干姜易生姜汁;肝木乘胃,气升至咽,懒食脘痞者,加木瓜、乌梅;脘腹胀满者,去生姜汁、粳米,加枳实、干姜;泄泻者,去半夏、粳米,加益智仁、荷叶。


2.清养胃阴法

【主治】胃阴不足。食欲不振,或温热病后,热耗胃津,口干不食,以及肺胃阴虚所致喉痒、咽痛、音哑、咳嗽、吐血、盗汗等。

【处方】北沙参15g,原麦冬9g,川石斛9g,白扁豆12g,肥玉竹12g,白粳米18g。

【加减】咳嗽痰黏者,去麦冬,加杏仁、茯苓;温热病后口干者,加梨汁或蔗浆;吐血者,去粳米、玉竹,加生地、阿胶;盗汗者,去粳米、白扁豆,加牡蛎、五味子。

3.温运脾阳法

【主治】脾阳衰弱。能食不运,或胀满,便溏,形寒怯冷,肢凉腹痛,脉象沉细等。

【处方】白术6g,茯苓9g,益智仁6g,淡干姜6g,荜茇6g。

【加减】腹胀甚,加厚朴、陈皮;肢凉脉细,加淡附片;寒湿盛,加草果;虚弱甚,加人参。


4.濡润脾阴法

【主治】脂液枯槁,脾阴不足。大便秘结,胸脘嘈杂。

【处方】火麻仁12g,苦杏仁9g,大麦仁12g,柏子仁12g,全当归9g,白芍9g,蜜50g。

上述调理脾胃阴阳四法,胃为阳土,法宜润降,脾属阴脏,治宜温运,是谓正治;然病变无穷,阳腑有阳伤之疾,阴脏有津枯之患,故有养胃阳,救脾阴之法者,乃为变治。

知其常,识其变,则治脾胃之法尽之矣。
本文节选自:《叶方发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俞岳真著,俞行整理)

叶天士创制的脾病新方
①脾气虚弱
叶氏常用四君子汤、小建中汤、异功散、戊己汤、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六神汤、归脾汤等。新方有:
1.谷芽半夏曲方(健脾益胃)
谷芽、半夏曲、橘白、茯苓、木瓜、煨姜。治脾气虚弱、知饥少纳(不食)。
2.人参羌活方(补中升阳,祛风胜湿)
人参、茯苓、泽泻、炙甘草、防风、羌活、独活、细辛、生姜、大枣。治湿热久痢、脾肾受伤、下痢肛坠,为升阳益胃汤的变方(痢)。
3.人参石脂汤(温涩止泻防脱)
人参、粳米、炮姜、赤石脂。为桃花汤变方,治久痢阳明不阖(痢)。
4.健中运湿方(健中运湿)
人参、半夏、新会皮、茯苓、枳实、地栗粉、金石斛。治脾虚生痰湿、哮喘。
②脾阳不足
叶氏常用黄芪建中汤、大建中汤、理中汤、治中汤、苓姜术桂汤、苓桂术甘汤、缩脾饮、益黄散、桃花汤、禹余粮丸、黄土汤等。新方有:
1.加减建中汤(辛甘化阳)
人参、桂心、归身、白芍、炙甘草、茯神、南枣、川椒、饴糖。治劳伤阳气、脘中痞痛、脉濡涩(虚劳)。
2.温通脾阳方(温通脾阳)
白术、茯苓、益智、附子、干姜、荜茇。治能食少运、便溏(泄泻)。
3.干姜荜茇方(温通脾阳)
半夏、茯苓、陈皮、干姜、厚朴、荜茇。治脾阳式微、不运气机、脘痹不饥、便溏(不食)。
4.治中法方(温运脾胃)
於术、茅术、益智、干姜、胡芦巴、茯苓、木瓜、荜茇。治中阳伤而湿聚、腹痛泄泻(泄泻)。
5.人参干姜方(温运中阳)
人参、干姜、半夏、熟附、茯苓、草果。治中阳不运、脘痞肢冷(痞满)。
6.白术厚朴方(温中除胀)
生白术、茯苓、厚朴、肉桂、姜汁。治胸腹胀满、痰多(肿胀)。
7.温中化湿升阳方(温中化湿升阳)
茅术、厚朴、升麻炭、炙甘草、附子炭、炮姜炭、当归、煨葛根、新会皮、黄土。治脾胃阳弱、泄泻腹痛、便血(便血)。
8.草果茯苓皮方(温通脾阳,调气利湿)
草果、茯苓皮、大腹皮、广皮、青皮、厚朴、猪苓、椒目。治脾阳不运、水湿泛滥、胀满便泻(肿胀)。
③湿热蕴脾

叶氏常用猪肚丸、清暑益气汤、绛矾丸、肥儿丸、干蟾丸等。新方有:
1.茅术广皮方(脾胃双调)
茅术、广皮、丁香、黄柏、草豆蔻、川连、厚朴、茯苓、泽泻。治湿热伤及中焦、食入胀满(肿胀)。
2.於术鸡肫方(运脾消积开痞)
於术、内金、川连、厚朴、陈皮、姜渣。治脾胃气伤、积聚内起(积聚)。
3.疏脾降胃方(疏脾降胃祛湿)
金斛、厚朴、枳壳、广皮白、苦参、神曲、苓皮、麦芽。治脾不运、胃不降、食下腹胀、大便不爽(肿胀)。

④寒湿困脾
叶氏常用平胃散、醉乡玉屑、实脾饮、和中丸、防己茯苓汤、术附汤、甘姜苓术汤、苓姜术桂汤等。新方有:
1.良姜姜黄丸(温脾化湿开通)
良姜、姜黄、茅术、丁香、草果、厚朴。治脾寒夹湿、心痛引背(胸痹)。
2.茅术乌头方(散寒祛湿止痛)
茅术、川乌、姜汁、白芥子、厚朴、广皮、荜茇、茯苓。治寒湿郁阻肢节痹痛、胃痛、便溏(湿温)。
3.温脾汤(温脾燥湿截疟)
草果、桂枝、生姜、厚朴、蜀漆、茯苓。治寒湿犯脾胃、三日疟(疟)。
⑤脾营阴不足

叶氏常用参苓白术散、当归补血汤、八珍汤、养营汤、四兽饮等。新方有:
1.当归肉桂方(温养营血)
当归、炙甘草、肉桂、茯苓、炮姜、南枣。治营分虚寒、脐腹痛(腹痛)。
2.归身柏子仁方(补营润燥)
桃仁、归身、柏子仁、桂圆、黑芝麻。治营虚脘痛、得食得按则缓(胃痛)。
3.人参乌梅汤(敛养脾阴)
人参、山药、炙甘草、乌梅、木瓜、湖莲。治痢久阴伤、口渴微渴(痢)。
本文选自:《叶天士诊治大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陈克正主编)


闽ICP备20220079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