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高血压常用经方
1、栝蒌瞿麦丸
方出自《金匮要略》。主治高血压患者症见眩晕,小便不利,口苦、渴,或腹中冷,或腰以下有浮肿,舌苔浊。
2、小半夏加茯苓汤
本方出自《金匮要略》。主治高血压病症见形体肥胖,经常突发呕吐,上腹胀满,头目昏眩,心悸不适的患者。
3、桂枝芍药知母汤
本方出自《金匮要略》。主治高血压病伴有各类关节炎、颈椎增生症。症见关节疼痛或颈痛,关节肿胀,麻木不仁,胸闷呕吐,头晕气短。
4、吴茱萸汤
出处《伤寒论》可治高血压头痛(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治胃中虚寒,食谷欲呕,或呕而胸满,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厥阴头痛,吐涎沫。
5、五苓散
本方出自《伤寒论》。主治高血压病兼有肾炎水肿患者。症见头目眩晕,腹胀满或水肿身重,小便不利,水动于下,则脐下悸动冲逆。
6、大承气汤
【出处】《伤寒论》病机特点可归纳为 “痞、满、燥、实” 四字。阳明腑证,肝火上扰,浊热挟肝火上攻头目,致头痛眩晕且胀型高血压。
【覃海能医案】男59岁,1983年7月13日入院。头痛且胀2天。1977年以来血压波动在150~170/90~98毫米汞柱,时觉头晕而胀,平时间歇自服复方罗布麻等药。前晚因暴饮,头痛且胀,口苦口干,纳呆,腹胀眠差,大便3日未解,小便短赤。检查:血压192/110毫米汞柱。痛苦病容,面红体壮,腹胀拒按·口气臭秽,舌红苔粗黄,脉弦数。西医诊断:原发性高血压。
中医辨证,阳明腑证,肝火上扰。专用中药治疗,治宜先攻下实热。方选大承气汤:
大黄15克,厚朴12克,枳实15克,芒硝10克。1剂。煎取250毫升,分2次服。
次日解稀烂便数次,腹胀大减,血压降至132/94毫米汞柱,后改用平肝潜阳法调治。于第7天症状消失而出院。(广西中医药1985)
按语:阳明腑实,浊热挟肝火上攻头目,致头痛眩晕且胀。观本案便秘溲赤,腹胀拒按,舌脉俱为热实,乃腑实已成。故用大承气汤泻下阳明腑实,得令肝火假胃肠之腑随之泄出,釜底抽薪,火炎顿挫,则痛、眩自消,头目清爽矣。
7、葛根黄芩黄连汤
【出处】《伤寒论》治高血压病。证见项背强,心下痞硬,心悸,舌苔薄黄、脉数或结代。治疗湿热、腹泻类疾病。
【功能主治】主治高血压病。证见项背强,心下痞硬,心悸,舌苔薄黄、脉数或结代。
【处方组成】葛根6克,黄连3克,黄岑3克,甘草2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
【病例验证】
①某女,60岁,患高血压病6年,左眼底出血,左半身知觉麻痹。感冒后,无食欲,出冷汗,大便软,心下痞硬,右脐旁有压痛点。用葛根黄连黄芩汤1周后,诸症好转,两周后血压降至17.3/12.0千帕(130/90毫米汞柱)。
②男49岁,高血压病2年,曾用复方罗布麻、卡托普利等药物治疗,血压由170/95毫米汞柱降至140/87毫米汞柱,但头晕,颈项不舒(如落枕感),口干黏苦,未见减轻。刻诊时舌质黯红,苔薄黄,脉象沉弦细紧。脉症合参,印象为痰火上扰、经脉失柔证,拟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方药:葛根15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赤芍30克,天竹黄10克,生甘草5克。服用7剂,头晕有所减轻,但颈项不舒等症仍存。上方葛根加至30克,并加用芦根30克。服5剂,头晕已去大半,颈项舒展自如,血压已趋平稳。继服7剂,症状如失。
8、小青龙汤
本方出自《伤寒论》。主治高血压病兼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症见表寒里饮俱盛,恶寒发热,胸痞,干呕,咳喘。
9、桃核承气汤
本方出自《伤寒论》。主治高血压脑病患者。症见心神不宁或神志错乱如狂。
10、炙甘草汤
本方出自《伤寒论》。主治高血压病兼有心脏期前收缩(早搏)患者。症见心悸动,脉结代。
11、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饮三大主症(临床只要见到均可用之):①头晕而胀喜凉、②失眠睡眠不踏实、③腰膝酸软,用于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内耳性眩晕等属于肝阳上亢,肝风上扰者。原书主治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治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
仅供学习参考,使用请咨询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