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嵩岩:女性舌诊舌色的辩证方法


舌诊最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是通过观察舌象以了解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中医诊察方法之一,是中医四诊中最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

中医妇科大家柴嵩岩,又名柴松岩,行医六十余年,诊治过的患者逾百万,被称为“送子奶奶”。柴老特别重视舌象在临证中的作用,是柴老辨治的重要依据。


01 淡舌

淡舌色泽较正常舌色浅淡,通常反映出气血两虚或阳气不足的状态。这种舌象是由于气血亏虚,无法滋养舌体,或因阳气虚弱,推动血液运行无力,导致血液无法充分充盈舌质所致。《舌鉴辨正》一书中将淡白舌描述为“虚寒舌之本色”,强调了它在病理诊断中的重要性。

在临床实践中,淡舌的辨析需结合具体病证进行。例如,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柴老认为多数患者属于脾肾不足型,表现为舌淡、脉细。治疗时,应以健脾补肾、除湿养血为原则,以调和体内气血。

闭经患者若出现淡舌,同样需以健脾补肾、养血为首要治疗方向。待体内血海充盈,脉象滑利有力时,方可因势利导,活血通经。此时应避免盲目使用活血破血的药物,以免犯下“竭泽而渔”之误。

对于慢性炎症患者,若见淡舌,不可轻易以清热解毒为治法。清热解毒类药物多属苦寒,易伤阳气,加重阳虚寒凝,导致气血凝滞,腹痛等症状加剧。

因此,柴老在治疗淡舌时,常选用夏枯草、薏米、冬瓜皮、炒蒲黄、当归、茜草、乌药、路路通等药材,以健脾利湿、养血活血通络为主要目的。若患者伴有便秘,则可用当归、郁李仁、肉苁蓉等养血润肠通便,而避免使用瓜蒌等可能滋腻伤阳生湿的药物。对于崩漏患者,若见淡舌,可加黄芪、太子参以益气固冲,若无出血,则太子参足矣。

02 紫暗舌

紫暗舌多表现为气滞、血瘀、湿浊阻滞,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状态。这一舌象常见于妇科临床各类疾病。柴老认为,辨识舌象可助判断瘀滞,但在妇科瘀滞的治疗上,并非一味活血化瘀,而需结合患者具体病症及月经周期。

例如,崩漏患者出血期舌暗明显,治疗时需兼顾固冲止血与化瘀。生牡蛎、覆盆子、莲须、侧柏炭等药物可固冲止血,同时三七、蒲黄炭、茜草炭等可化瘀止血。而盆腔炎症患者虽见舌暗,但若经期正常,非经期用药时可重用活血化瘀之品。

03 红舌

红舌多反映内热或阴虚的病理状态。卵巢早衰患者多见此舌象,为阴血不足、阴虚内热的表现。此时可用瓜石汤以养阴清热、活血通经,其中瓜蒌、石斛、玄参、麦冬等药物可养阴清热,瞿麦、车前子、益母草、牛膝等药物可活血通经。

慢性盆腔炎患者见舌红,多为下焦湿热瘀结所致。柴老在治疗时,多以清热利湿化瘀为原则,选用金银花、土茯苓、野菊花、紫花地丁、茜草、香附、益母草等药物。此时需注意患者的月经周期,避免过度使用清热解毒药物影响正常月经周期。

若舌红而舌体肥大,清热的同时需结合患者年龄和病史进行辨证施治。若患者处于“五七”之年(即四十二岁),且有多次流产史,此热多为虚热,治疗时需特别留意。

对于盆腔炎患者见红舌,治疗时需在除湿的基础上佐以清热,可选用萆薢、柴胡、夏枯草、瞿麦、泽泻、莲子心、冬瓜皮等药物,避免使用白芍等可能加重湿热的药物。


04 绛舌

正常人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反映心气充足、胃气旺盛、气血调和。红舌较正常舌更红呈鲜红色。而红绛舌多由红舌进一步发展而来,颜色较红舌更深红或带暗红色,主热入营血,耗伤营阴。

红绛舌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1、邪热亢盛,气血沸涌,舌部血络充盈。2、热入营血,耗伤营阴,煎熬血液。3、阴虚水涸,虚火上炎。

红绛舌为温病入营的主要指征之一,常见下列数种情况:

1、舌尖红赤起刺点为心火上炎。

2、红舌中有裂纹如人字形或舌中生有红点,为心营热毒极盛。

3、舌质光红,望之潮润,扣之干燥邪热退而阴伤未复。

4、红绛而干燥火邪劫营,心营热盛兼胃火烁津。

5、绛兼黄白苔上焦气分热盛蟠灼津液,热初入营而气分之邪未尽。

6、纯绛鲜色津液已亏,而湿热熏蒸,包络受病。

7、绛舌上有粘腻苔营热中挟秽浊之气。

对于温病热入营血分,营热或血热亢盛,在治疗上以清营凉血法为治法,包括清营养阴、凉血解毒、滋养阴液、散血活络。如邪热入营分而未有明显动血者,应清营泄热,可选用清营汤。血热炽盛,热瘀交结迫血妄行,应凉血散血,可选用犀角地黄汤。气营(血)两清,可选用玉女煎,化斑汤,清瘟败毒饮。

总的来说,要依据绛舌兼苔、色泽荣枯、津液润燥辨别营热夹邪及阴液耗伤情况,并判断预后,辨证施治。

本文节选《国医大师柴嵩岩妇科临证经验及验案选》,佟庆,黄玉华主编。

闽ICP备2022007971号-1